虾苗的选择和投放
1、虾苗选择
虾苗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养虾者的切身利益,养虾成功必然是以健康的种苗为前提的。由于目前南美白对虾的种苗繁育主要是集中在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因此华东地区的养殖户基本上都是从这些地区空运苗种,同时也有专门的淡化苗场拿飞机苗后进行淡化再销售给养殖户。无论怎样,养殖户都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种苗繁育场的一些基本情况:首先应该了解育苗场的资质,从经过国家或省级认证的良种场购买虾苗;其次,要了解种虾的来源,是从美国夏威夷进口的SPF亲虾,或者是不同品系的二代母本,要坚决杜绝使用那些来历不明的亲虾所繁育出的苗种;第三,应该要了解育苗过程中幼体的培育、运输以及成功率等情况,了解在育苗过程中的水温、饵料等情况,坚决不购买使用高温育苗技术繁育的虾苗,尽量选择在育苗过程中使用丰年虫、轮虫等生物饵料较多的虾苗。
其次,养殖户在拿到虾苗之前,必须亲自观察虾苗的状态。一般来说,南美白对虾飞机苗的规格多在0.8cm左右,经过淡化的虾苗规格多在1.2cm以上,此时用肉眼即可清楚地观察到虾苗的形态和活动状态,品质优良的虾苗应具有以下特点:(1)虾苗个体大小均匀,体色透明,活力强。(2)虾苗体表干净,无寄生物和损伤。(3)虾苗的肠胃饱满,腹节宽度与肠道宽度之比应大于4:1,肠道直,鳃部洁净。(4)虾苗的触须要并在一起挺向前,尾扇要完全打开,腹节较细长。(5)在净水状态下大部分虾苗呈伏底状态后有顶水现象,活动强有力,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游泳时有明显的方向性(不打圆游动),身体平进,逆流触力强。(6)抗离水试验,从育苗池内随机取出若干尾虾,用拧干的湿毛巾将虾苗包埋起来,约5-8分钟后取出放回原水,如果虾苗存活,则是质优苗,否则劣质苗。如果观察虾苗身体瘦弱、无游泳顶流能力,体色发红,白浊者均属不健康虾苗。有些虾苗体表有缩聚虫,应多次观察,慎重选择。
2、虾苗淡化
质优的虾苗选择好后,即可用塑料袋充纯氧后进行空运,24小时之内,虾苗能够保持较好的成活率。从南方空运的虾苗到达江浙沪后,必须经过淡化才能进入大塘放养。虾苗的淡化有两种方式:一是淡化苗场,建设水泥池温室,进行虾苗的集中淡化,虾苗经过淡化后规格达到1.2cm以上,盐度在3‰即可销售给养殖户放入大塘,进行二次淡化和养殖;二是养殖户利用土池自己淡化,3-4月份时,可以在土池中挖建小沟并铺设塑料大棚,并调节棚内水的盐度在15‰左右以与飞机苗的盐度相似,同时用土锅炉增温。5月份气温回升稳定后,养殖户可以直接在养殖池中用条纹布围100平米左右的简易淡化池,将淡化池中盐度调整到15‰后放苗,通过条纹布内外的池水交换达到淡化的目的,淡化完成后,即可撤掉条纹布,将虾苗放入大塘养殖。
淡化池盐度的调整,在靠近海边的地方,可以抽取和运输海水以调节池塘的盐度。在离海较远的地区,可以使用盐卤或食盐与其它微量元素进行合适的搭配(搭配比例要根据海水盐分的组成来进行)来调节盐度。在初淡化池中配置的盐度必须与运输虾苗的盐度相一致,盐度误差在3‰以内,温度相差在2℃以内。淡化初期2-3天主要以向淡化池中添加温度适宜的淡水为主。之后,可以部分抽取淡化池中的盐水并补充淡水,一般经过8-10天的淡化即可达到所需的盐度要求。在进行淡化时要注意,一是淡化池水中必须要有一定水色,二是必须投喂丰年虫或其它的虾苗饵料进行投喂,以增强虾苗的活力。
如果是淡化苗场,当虾苗盐度下降至3‰以内时,即可以出苗。如果是养殖户自己淡化,可继续进行淡化至盐度为0时继续进行大棚培育或放入大塘进行养殖。
3、虾苗投放
如果虾苗直接在大棚中淡化或在彩条布围住的淡化池内淡化,淡化完成和水温适宜时,即可拆除大棚和彩条布,将虾苗放入大塘中进行养殖。但虾苗在空运或从淡化苗场中运到养殖场时,都必须使用塑料袋充氧。
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塑料袋的密封程度和其中虾苗的健康状况。如果虾苗在塑料袋里聚集成一团或肌肉不透明,则说明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应激。待虾苗运到塘口将要下塘前,应先进行试水,以检查池塘消毒药物毒性是否消失以及虾苗在池塘内活力是否与育苗池中相同。试水可以设计一平方米左右的网箱,将100只左右的虾苗放入其中,在池塘中放置24小时后重新计数观察,若成活率在95%以上,则说明虾苗健康且池塘水质满足虾苗的要求。
虾苗投放应该选择在晴天的早上,经长途运输后的虾苗要注意装虾塑料袋水温与池塘水温间的温差,可将塑料袋放在池中,待两者水温基本一致后将袋口打开,让虾苗自行游入池塘中。
虾塘放苗的密度要按照养殖模式、池塘条件、虾苗规格、健康状况及预期产量等而定,各地差异也较大。一般而言,如果要求池塘亩产量在1000斤以上时,飞机苗的放苗密度应该在10万以上,如果投放经过淡化的大规格苗种,放苗密度可以控制在7-8万/亩。
在进行淡化或大棚中间培育时,幼虾的放苗密度可以适当加大,但是一般不能超过3000尾/立方水体。
此外,无论是大棚投苗还是大塘直接投苗,在养殖到30天左右对虾3-4cm时极易发病。当养殖户通过水质调控或药物手段控制住对虾死亡后,可以适当补放一些虾苗进入池塘,以弥补虾塘中因病害死亡的对虾密度。